寒风乍起立冬至。
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,又被称为交子之时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言:“ 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
立冬,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,万物进入休养、收藏状态。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。
立冬既是开始,也是结束。它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,也表示一年将走向结尾,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。
所以,冬季养生也要遵循天时,早卧晚起,进补肾气。
立冬三候
一候水始冰;
二候地始冻;
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
在这一节气,水能结成冰,土地开始冻结,田间野鸡一类的大鸟见不到了,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,所以古人说雉到立冬后会变成大蛤。
不过立冬节气还不算特别冷,容易出现“三日寒、四日暖”的寒暖交替变化,冷空气活动频繁,需要人们注意增添衣物。
对于整个冬天的气候冷暖,老人们还有这样的一个说法:如果立冬当日是晴天,那么一整个冬天都会寒冷;相反,如果立冬当日是阴雨天,那么则会是暖冬。
立冬习俗
古代,立冬可是个重要的节日,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。即便到了现在,大家在立冬之日也会想庆祝一下。
1、北方饺子
在我国北方,特别是北京、天津等地,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。这是源于“交子之时”的说法。
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,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,“交子”与“饺子”谐音,所以交子之时就得吃饺子啦。
2、南方热补
在我国南方,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、热量较高的食物,如鸡鸭鱼肉等来补充身体的亏虚。
有的时候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,如麻油鸡、姜母鸭等。
3、冬泳
在我国很多地区,冬泳爱好者们还会用冬泳的方式来迎接冬季的到来。
温馨提示: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,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,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及医生的指导意见,来决定是否能够参与冬泳。
立冬日,补肾日
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,一为立冬,一为冬至,在这两天补肾,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冬天天气寒冷,寒与肾相应,最易伤害肾的阳气。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:
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、易感风寒、夜尿频多、阳痿遗精等疾病;另外,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,肾阴不足,则咽干口燥,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。
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。
立冬艾灸,收藏一把太阳火
肾在五行中属“水”,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:“以冬寒之气养肾”。
也就是说冬天气候由凉转寒,于是人体要让肾气变得旺盛来适应这一变化,不论是新陈代谢速度降低,还是精神萎靡都是因为消耗肾气,使肾水偏虚,因此冬季对肾的养护都要围绕一个“水”字,以滋养肾水为保健原则。
肾是先天之本,脾胃是后天之本。
脾肾一虚,正气则虚,邪气则盛。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。中医认为,温补者,莫过于灸法,灸者,乃艾之火攻,能壮人阳气,益人真阴。
天气寒冷,宫寒的女性疼痛症状加重。中医治疗宫寒的原则多是温补肾阳来暖宫,对于此类虚寒症,艾灸是最合适的。
冬补肾,四个特效穴
01关元穴
艾灸关元穴,可增强人体阳气,补虚益损。对阳气不足,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,具有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的作用。
02神阙穴
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,通过艾灸神阕穴,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。
03命门穴
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,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、习惯性流产等。
04气海穴
灸此穴对月经不调、崩漏、不孕有防治作用。
立冬补肾阳:白萝卜羊肉汤
羊肉性温热,秋冬食用,益气补虚、抗寒。
北方的朋友现在可以喝起来御寒了,羊肉温补肾阳,经常感觉体力不支,疲劳感重的人要尤其补一补。但如果身体怕热,常大便燥结,要少吃。
秋冬吃萝卜,可清除滞留在体内的虚火,炖羊肉时,要加点白萝卜,润肺,中和羊肉的热性;搭配胡萝卜可补虚益气。
“冬藏”方法:睡眠为第一大补
冬为阴中之阴,冬夜为阴中之阴之阴。“秋冬养阴”大家都知道,而一天中的冬天是从晚上21点开始的。
所以,冬日要睡得早,起得晚。“早睡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
“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睡补。”俗话说,睡眠是第一大补。古代养生家讲:“睡觉为养生之首,一夜不睡,百日补不回来”。睡觉是人休养生息、养精蓄锐的过程,是收藏、吸收能量的过程,白天则是能量释放的过程,一张一弛,阴阳和谐。
立冬后尤忌熬夜,小孩子冬夜不宜晚于21点入眠。经常熬夜的朋友,建议你把子时(23:00-1:00)的觉一定睡好了,然后早起几个小时处理事务。
冬日晒太阳,胜似喝参汤
补阳气,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后背。这个方法是列子推崇的“负日之暄”,就是背日光而坐的意思。
日清风定,就南窗下,背日光而坐,列子所谓“负日之暄”也。脊梁得有微暖,能使遍体和畅。日为太阳之精,其光壮人阳气,极为补益。
人体的后背是多条经络的必经之路,后背经过阳光的照射,变得暖暖的,经络就会畅通,阳气也会变足。
一个立冬晒下来,你会发现疲劳感慢慢消失,白天精力充足,晚上睡眠状况也会变好。
咨询热线:14776102326
特别提醒:更专业、更严谨、更靠谱的中医养生。关注灸大夫,带你学习更多中医知识!
ps: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合作版权图库和灸大夫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图片仅用于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文章中分享的方子、灸疗方案、手法等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