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「艾」你的方式,呵护我们的健康

医师团队在线服务

提供多种引流渠道

内部资源免费开放

打造中医专业人才

首次合作赠送技能培训权益!
合作模式: 0元代理 | 产品批发 | 授权店 | 旗舰店

扫码微信客服咨询

生姜与干姜功效大不同!三伏前选对姜,才能吃出健康

文章作者
灸大夫 - 【CCTV互联网+中医行业合作伙伴】
16年智能无线艾灸仪i9上市,淘宝众筹503万完美收官
8年老牌企业

优质内容已认证

来源:灸大夫 发布时间:2024-07-01 09:51:39 阅读次数:590
本文摘要:您正在阅读的是《养生知识》栏目的内容及相关推荐,本文由中国民族医药艾灸领域特邀作者原创撰写,另为您提供灸大夫特色产品,及相关搜索信息!
微信搜索【灸大夫】公众号,关注后每天第一时间获取灸大夫,最新推送的时下养生方案哦~!

图片


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先生开药方。”是一句坊间广为流传的谚语,生姜食疗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,早在春秋时代《论语·乡党》就有“不撤姜食”之说, 记载了孔子每餐必须有生姜的饮食养生习惯。


正值夏季,很多人都开始“吃姜”,不过关于姜的具体用法大多数人是不清楚的,该怎么吃?什么时间吃?究竟用生姜还是干姜?今天就给您讲清楚。


图片


夏天为什么要吃姜?

图片


生姜辛热、萝卜甘寒,这似乎与夏天需要解暑和冬天需要保暖的认知有所矛盾,其实不然。冬吃萝卜夏吃姜,是一门养生之道。这恰恰与中医倡导的“冬病夏治”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等医理不谋而合。


1

夏天阳气在表,内里虚寒


《伤寒论》记载:“五月之时,阳气在表,胃中虚冷,以阳气内微,不能胜冷,故欲著复衣;十一月之时,阳气在里,胃中烦热,以阴气内弱,不能胜热,故欲裸其身。”


这段话说明: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天里,阳气在外趋向于体表,体内尤其是胃中相对虚冷,这时我们体表是热的,身体内部是凉的。这也是为什么夏天虽容易因暑热心烦口渴,却也不耐寒凉、容易腹泻的原因。


2

夏天贪寒凉,寒邪不断聚积


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。天气炎热,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腠理开泄,寒邪更容易趁机入侵。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只知防暑不知防寒,夏天嗜食生冷冰冻之物,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避暑。


寒邪就这样进入我们体内,并不断聚积。渐渐的,脾胃阳气越来越亏虚,恶风怕冷、疲乏无力、食欲不振、口中黏腻、腹痛腹泻等症就找上门了。


所以说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便提出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要保护好我们体内的阳气。


图片


 生姜和干姜,该如何选? 

图片


1

干姜≠晒干的生姜


不少朋友以为干姜就是把生姜晒干,其实没有这么简单,二者并不是“新鲜”和“干燥”的区别。


关于生姜和干姜,李时珍认为“干姜以母姜造之”;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记载:“将鲜姜种于地中,秋后剖出,去皮晒干为干姜;将姜上所生之芽种于地中,秋后剖出其当年所生之姜为生姜。是以干姜以母姜,生姜为子姜,干姜老而生姜嫩也。”


由此可见,干姜并不是由普通的生姜炮制而成,而是由母姜晒干而成。也就是说,干姜是由母姜而来,生姜是子姜。


不过现在市面上难得见到正宗的干姜,很多都是生姜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而成。


图片


2

干姜和生姜有什么区别?


生姜:辛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化痰止咳。其性偏散,多用于风寒感冒,胃寒呕吐,寒痰咳嗽。


干姜:辛、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燥湿消痰。其性偏守,多用于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肢冷脉微,痰饮喘咳。


比较两姜的性味归经与功效,就可以推导出市售的姜枣茶,如果用的是干姜,一般人喝了后可能较容易上火。


生姜走而不守,温中散寒的同时,也能走窜解表,更适合于湿邪盛行的夏季。


干姜守而不走,配上同样是守的大枣,服用后较像把一个小火炉置于中焦。如果是中焦虚寒明显的人,喝了这种姜枣茶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不适。


但是在南方,不少人是上热下寒的体质,饮用干姜红枣茶估计就较容易上火,反而达不到养生的效果。再者,夏季温度高,人体汗出多,长期饮用热性大的干姜调理身体也会耗竭体内阴液。


图片


什么时间吃姜更合适?

图片


1

早上吃姜为妙


一天之中,推荐早上吃姜为妙,此时人体的阳气分布在体表,内里多寒,生姜可温中,同时可以助升阳气。而晚上是阳气入阴的时候,则不建议多吃姜类食疗。晚上吃姜易使里阳过盛,可能导致胃部不适、烧心等情况,阳不入阴也易影响睡眠。


对此,民间就有俗语说“晚上吃姜,毒过砒霜”之语,说真的,这话该是故作惊人语,本意在于提醒大家尽量避开这个吃姜的不当时间。晚上吃姜,只是弊大于利,远未至于“毒过砒霜”。


图片


2

立夏至三伏之前:

姜枣茶饮用最佳时机


姜枣茶讲究从立夏开始一直喝到入伏的头一天,这样效果是最好的,能养阳排浊。但到三伏天来临时,就不建议再这样喝了。


“热在三伏”,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人体出汗多,如果此时再饮姜枣茶,生姜发散解表,就会出汗更多,“气随津泄”反而于养生不利。


2024年三伏时间表:


初伏时间:7月15日-7月24日,共10天。

中伏时间:7月25日-8月13日,共20天。

末伏时间:8月14日-8月23日,共10天。


夏天炎热,人体腠理是开放的,体内阳气空虚。此时喝一杯姜枣茶,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,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,符合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。


此外,喝姜枣茶,还有利肠胃健康。


很多人喝过一段时间的姜枣茶之后,会发现肠胃好了不少。这是因为,生姜有抗菌、消炎、解毒的作用,可以很好地保护肠胃。


《集验方》上讲,“姜茶乃治痢简验方,把生姜切细,煮茶喝,一二盏便愈。”姜枣茶不但可以止泻,还能暖中散寒,消除不适,让脾胃更舒服。


图片

姜枣茶简易制作配方

图片


原料:大枣3~6颗、生姜3~5片。


做法:

1、加适量水,煮成淡红色即可。

体寒怕冷,可加几粒花椒,煮成花椒姜枣茶,祛寒湿的效果更好。

也可以往姜枣茶里面加一些蜂蜜,有很好的润肺作用,但是要等到姜枣茶温的时候再加蜂蜜。


2、注意生姜不要去皮,姜的分量不要少,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;


3、选材上要用大枣,因为只有大枣才有暖身驱寒的作用。

图片图片


3

三伏天至立秋前:

换成醋泡姜


入伏之后,推荐大家可以换一种姜的吃法,就是醋泡姜。


中伏时已立秋,秋性敛降,食醋的味道酸涩,有收敛之效,可顺应秋性,又可中和生姜的发散之性,且能温和地温阳、健脾、散寒湿。醋的酸性收敛,还能补充津液,所以醋泡姜能生津补阳,不用担心吃后上火的问题。


制法:用鲜嫩姜2斤,加陈醋半瓶,可适当放入冰糖调味,置于密封罐腌制,避光防潮通风腌制1周后即可食用。

图片


图片

特别提醒

图片

生姜食疗特别适合寒凉体质的人。但像唇红、口干、五心烦热这类阴虚内热,或者大便不爽、大便臭等脾胃有湿热表现的都不适用。肝病、糖尿病、急性炎症患者也不宜食用。

图片



图片
特别提醒:更专业、更严谨、更靠谱的中医养生。关注灸大夫,带你学习更多中医知识
ps: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合作版权图库和灸大夫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图片仅用于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文章中分享的方子、灸疗方案、手法等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哦!

★版权保护:本文主要讲述 生姜与干姜功效大不同!三伏前选对姜,才能吃出健康:http://www.jiudaifu.com/health/9338.html如需分享本页面,请保留文本链接

【3分钟前内容更新】部分可能涉及医学性、技术性等内容,如有需要,建议您咨询我司医学顾问,针对性解决您所遇到的问题。感谢您的阅读!

扫码微信客服咨询

合作单位

  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

 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

  • 湘雅医院

    湘雅医院

  • 广东省中医院

    广东省中医院

  • 北京市中医医院

    北京市中医医院

  • 湖北省中医医院

    湖北省中医院

  • 陆军958医院

    陆军958医院

灸大夫官网

© 灸大夫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:(粤)-非经营-2015-0047 粤ICP备14089977号-1
在本页您将了解到艾灸方面的相关知识,含艾灸穴位查询,艾灸仪器,艾灸养生知识,艾灸加盟等相关信息——灸大夫官网为您提供!
为加快您访问本站的速度,特在此列出您可能所在的省份:河北省、山西省、辽宁省、吉林省、黑龙江省、江苏省、浙江省、安徽省、福建省、江西省、 山东省、河南省、湖北省、湖南省、广东省、海南省、四川省、贵州省、云南省、陕西省、甘肃省、青海省、台湾省、内蒙古自治区、广西壮族自治区、西藏自治区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 北京市、天津市、上海市、重庆市、香港特别行政区、澳门特别行政区(以上顺序为随机排列)

改变[艾]你的方式,呵护我们的健康!

粤ICP备14089977号-1